close

1150283

作者 | Gisella Wu

 
  
IKEA ,這個名字熟悉嗎?
 
來自瑞典的家居品牌IKEA (宜家),在1943年創立,迄今已成立了77年,年營業額,仍不斷攀升。
 
為什麼它能擺脫企業衰亡的宿命?這可能和它的創始人-世上最摳門的富豪Ingvar Kamprad 先生有關。
 

 

1150284      

 
宜家慈善基金會,已和全球31個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合作,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之一。
 
Ingvar Kamprad先生的善行,不僅照顧了員工和客戶,就連上游的供貨商,也照顧到了。
 
這在傳統的商業行為中,是極少見到的現象。
 
Ingvar Kamprad 先生經營宜家,很好的詮釋了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本書《業力管理》。
 
不知道Ingvar Kamprad 先生有無閱讀過這本書籍,但他的商業行為,和本書所書寫的八大法則,非常的吻合。
 
首先,讓我們來看一下本書的金句和金段吧。
 
       
 
11502861150285       
 
 
  1  
  金句精選  
// 
 
1、如果你做出的某種嘗試,每次都使你無功而返,那麼就是徒勞的,停止無用功!
 
2、「業,是我們為他人所做的一切」。因為除了極少數的情況以外,「業」只能通過他人的反彈,在我們的意識裡種下種子。這就是為什麼古老智慧經典常常將「業」作比迴聲。
 
3、事「業」夥伴是「業力管理」的核心。他們是讓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得以實現的人,是他們把你的「業」反彈給你。
 
4、對於你的每一個事「業」夥伴,你都有同樣的任務要完成──你必須試圖使他們獲得成功。牢記這點:全力以赴地使他人獲得成功。然後你自己的事業就會成功──你無需憂慮,甚至不用想太多。
 
5、為了讓「業力管理」真正發揮魔力,我們必須關注「我」:一切都源於你。如果我自己不出聲,那就不可能收到回音。
 
6、我們每個人都隨身攜帶著一個巨大的「業」袋,裡面裝滿了隨機的種子──這些種子隨時都可能爆發。
 
7、如何切斷負面的「業種」呢?用閥門切斷這個「業」。切斷「業」的方法就是,極其謹慎地不要再做同樣的「業」。
 
 
 
 
  2  
  關於作者  
// 
 
麥克·羅奇格西(Geshe Michael Roach),西方重要的翻譯家、華爾街成功的商人,亞洲經典機構的創辦人。
 
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,後在印度的賽拉梅寺院(Sera Mey Tibetan Monastery)學習22年後,成為第一位得到格西(相當於佛學博士)學位的美國人。
 
之後,他回到紐約,將所學的業力方法,運用到鑽石生意中,成為全球最成功的鑽石公司,2009年,被沃倫巴菲特高價收購。
 
此後,應書商要求,出版《能斷金剛》(又譯《當和尚遇到鑽石》)。再應讀者要求教授他們如何運用東方古老智慧《金剛經》在真實的商業和生活,從而獲得成功。
 
迄今,作者格西麥克羅奇,已在全球75個城市,教授金剛智慧種子法則,教授成千上萬人如何落地的使用這些古老智慧。

        

1150287

本書還有另外兩位作者:克莉絲蒂‧麥克娜麗(Christie McNally)和邁克爾.郭爾登(Michael Gordon)
 
克莉絲蒂‧麥克娜麗(Christie McNally),宗教與哲學教授,畢業於紐約大學,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的教育機構之一──鑽石山大學(Diamond Mountain University)的共同創辦人,著有《冥想的藝術》等多部學術譯作。
 
21歲時,第一次來到東方,立刻被中國西部特有的禪修藝術所震懾。目前她在全世界教授身心修持與經商之道,極受聽眾喜愛。
 
邁克爾.郭爾登(Michael Gordon),他創立的企業--Bumble & Bumble,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、最成功的美髮及美髮用品公司之一,年營業額超過五千萬美元。
 
當他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,發現「業力管理」正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,才使得他的企業如此成功。
 
世界上正在使用業力法則的人,都取得了成功,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,那麼,在這本書籍中,這個百分百成功的秘訣,到底是什麼呢?
 
這個秘訣就是《業力管理》的八條法則。
 
 
 
  3  
  精華內容 八大法則  
// 
 
 
第一條法則停止無用功
 
 

一切失敗皆源於曲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《生命之輪》(The Wheel of Life, 公元前500年)

 
由於世事不會永遠都如願以償,所以,「成功」只是當事情沒有按照預期發展時,能有多少機會隨機應變?
 
既然事情不能百分百的完成,它就是一場碰運氣的機率遊戲,那麼,就停止做那些無功的事吧!
 
 
 
第二條法則找到原因背後的原因
 

彼起,故此起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 佛陀(公元前500年)

 
事情的成敗,表面上看起來,好像是商業製度的優劣造成的。
 
實際上,一切事物的根源,及事物運行成敗的規律是「業」,就是我們的身口意,即我們的行為、語言和意識,所做的所有事情,這才是事物運行的真相。
 
發動車子的不是車鑰匙,而是發動機。
 
 
第三條法則決定你的事「業」夥伴
 
 
「業」的第一定律說:不論你想得到什麼,你必須首先幫助別人獲得它。
 
—— 宗喀巴大師(公元1357-1419年)
 
「業」是我們為他人所做的一切,再反彈回來,在我們的意識裡種下種子,這就是古老智慧經典所說的「迴聲效應」。
 
所以,只有「他人」才能讓我們種下種子;只有全力使他人成功,我們的事業才會成功,這才是百分百公平的業力法則。
 
這些「他人」就是我們的業力夥伴。
 
業力夥伴,在商業中,可以是:同事、顧客、供貨商和世界四類。在生活中,可以是家人,朋友,父母,孩子,甚至陌生人。
 
幫助他們成功,我們自己的目標就能達成。
 
 
第四條法則從我做起
 
 
你我之間的界限是人為的。
——寂天菩薩(公元700年)
 
客戶,供應商,同事,世界,在和這四個業力夥伴的關係中,一切都源於我,我必須先行動,全心幫助他人成功。
 
甚至,包括自己的競爭對手,「業力」才會反彈回來,創造我的成功,這才是事物運作的真相和規律。
 
 
第五條法則停止做決定
 
非此,亦非彼。
——龍樹菩薩(公元200年)
 
無論何種決定,可能成功,也可能失敗,它是不確定的。
 
所以,「做決定」是碰運氣的作法,我們要慢慢開始停止做決定。
 
 
第六條法則裝好釘書針
 
 
「業」的第四定律說:有因必有果。
—— 宗喀巴大師(公元1357-1419年)
 
一個訂書機,沒有訂書針,會有效嗎?沒有。
 
業力管理,就好比釘書針,有了它,訂書機就能發揮效用。因此,只要讓行動裝上釘書針,必然成功。
 
這個釘書針就是業力:幫助他人成功,將會造就你自己的成功。
 
 
 
第七條法則乘著問題飛越顛峰

問題即出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波托瓦格西(公元1027-1105年)

 

當團隊出現問題時,例如有人抱怨,不要只看表層因,要迅速找出來自於「我」的深層因,是我過去對他人的抱怨發芽了嗎?
 
這時,切斷負面業力的方法,就是不要對他人做出任何抱怨回去的行動和語言,而是讓自己停止抱怨,不再造做同樣的「業」。
 
如果繼續抱怨,那就是繼續製造出不好的業力;如果停止抱怨,轉而可以說出柔和的言語,那麼在這一刻,就製造出新的好的業力。
 
 
 
第八條法則業力再投資
 
「業」被用盡即死。
——世親菩薩(印度,公元350年)
 
我們的事業和生命,都會在種子開花結果時衰敗,那麼,維持事業和生命向上循環的方法,就是業力再投資。
 
就像農夫從當年收成的10%,拿出做為明年的莊稼做種一樣。
 

我們如果也從利潤的10%中,再投入到項目中,就可以讓更強大的新種子取代衰敗的老種子,使事業和生命得以延續。

 
 

1150288

  4  

  實踐運用  
// 
 
《業力管理》告訴我們,停止採用傳統不確定的機率遊戲,事物運行成敗的真相是「業力」,只有幫助他人的善行,才能成就自己、成就世界。
 
如果你想收穫財富那麼你就要“播種”財富,買菜時不砍價,多給1元錢,帶著覺知給父母發紅包,種下財富的種子,那麼,種瓜就會得瓜,你的財富也會滾滾而來;
 
如果你想收穫一位理想伴侶那麼你要去養老院播種“陪伴”的種子,這樣,就會有人來到你的世界,來陪伴你,度過餘生;
 
如果你想收穫內在的平靜,不再焦慮那麼你就要播種下不打擾他人的種子,讓他人感到安心,那麼,你的安全感也會隨之而來;
 
如果你想收穫健康的身體除了每天的飲食和保健品,你還需要在他人身上種下健康的種子,關愛父母的健康,每週一素,開車不打電話,那麼,你的身體會越來越健康;
 
如果你想要擁有影響力帶領一個團隊,去到更好的地方,那麼我們需要播種下幫助他人的種子,服務他人的種子,慢慢你會發現,你的影響力越來越大。
 
無論是企業,還是個人,與其時時糾結在人事、情緒等的紛爭上浪費時間,不如從現在開始善用「業力」法則,創造富足人生。
 

業,即種子,願你從今開始,好好播種,收穫豐盛人生。

 

 
—— THE END ——
 
 
 
 傳承2500 年的東方古老智慧

這裡有種種子改變人生的落地方法 

 

出處 : 空中讀書會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心鑽之田 的頭像
    心鑽之田

    心鑽之田

    心鑽之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